摘要:中国新诗在每个时段的话语建构中, 均有日本因素的介入、 规约和影响, 这种介入、 规约和影响使中国新诗拥有令人企羡的 “ 高起点”, 而且在前行途中总能适时地遇见补充马力和营养的 “ 加油站”,一路上个性尽显, 即常以簇新、 先锐的姿态出现, 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同世界诗歌潮流的接轨与融汇, 宣显出喧腾纷繁的景观。 然而, 日本借镜对中国新诗也不乏负面效应, 表现是中国新诗在吸收日本营养过程中功利性太强, 浮躁气过重, 常盲目 “ 跟进” 与仿效; “ 仰视” 的接受态度和方式, 遮蔽、 扼制了主体意识, 造成对日本因素一定程度的 “ 误读”; 过度倚重政治因素, 常以感性压倒理性, 以思想取代艺术。 不过, 因为有中国的民族精神、 现实境况和艺术传统特质等因素压着阵脚, 中国新诗在借鉴过程中总能保持独立个性与品格, 对日本异质文化系统自觉消化, 有所扬弃, 以不同程度的 “ 增殖” 和 “ 变异”, 在 “ 日化” 的过程中实现了 “ 化日”。 这启示后来者新诗只有开放方可获得与全球诗歌对话的权利, 但在开放过程中必须注意使异域的艺术经验中国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