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儒家 “传道” 之义, 肇端自孔子, 孟子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传承论。 此圣道传承, 包括 “道” “学” 两面的统一。 在传道的谱系中, “ 闻而知之” 的圣人, 以内在性的倾听独知天道, 凸显了 “道” 的超越性意义; “见而知之” 的贤人, 将圣人得自于天的创作落实为制度典常, 凸显了 “道” 的实 践品格。 此 “道” 既有理性人文义的开显, 亦保有个体证会独知的超越性意义, 而不陷于非理性的神秘 主义。 孟子自觉担当圣道之传, 其 “学” 的一面, 乃由子思、 曾子而上溯宗本于孔子, 表现了一种强烈 的学术新统建构的意识和自觉。 孟子继孔子集 “圣” “学” 为一体之学统建构, 不仅是 “学” 的接续, 更 是一种道义的担当。 “道” 落实于 “学” , 乃以一种名言逻辑和理性自觉的方式十字打开, 引领社会的精 神生活, 展开为一种可大可久的活的文化传统。 孟子的圣道传承思想, 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当代建构, 仍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