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道德、 器物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精神上的契合。 器物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体, 承载着深厚的道德内蕴。 人们以器比德, 通过赋予器物精神内涵来表达对 “德” 的思考。 刘勰深受儒 家思想的熏陶, 《文心雕龙》 以 “器物比德” 的方式来论说理想的文学与文人。 首先, 刘勰继承了儒家明慎 辨物的传统, 以辨器比识德, 认为明辨器物的正色与间色就是推崇道德与文章的雅正之美。 其次, 刘勰以器 质比德质, 以治木砌墙时的先质后文来论说理想的文人人格, 以玉器的以质为文来论说文章之美。 再者, 刘 勰以制器比修德, 以金属冶炼对质料的重塑、 律管定律对器物的规范, 来喻指人修身正己的过程, 并将其引 申至文体的规范性。 最后, 以器用比德彰, 借圭璋等玉器之用比君子德行和文章之美, 又以木材喻人才, 论 说文德以器用为本。 《文心雕龙》 的 “器物比德” 传统建立在 “天人合一” 的哲学观念和 “器以藏礼” 的 礼法观念基础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