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学界对 《中庸》 在宋代的地位提升并最终成为四书之一的成因有较大的争论。 事实上, 在释 僧智圆之前, 儒士田锡、 邢昺等已尽力推崇 《中庸》。 田锡助推 《中庸》 入科考; 邢昺宣扬 《中庸》 心性之 学, 告诫君主和士人注重修身, 由 “内圣” 而 “外王”; 陈充跟随朝廷崇儒风尚而释 《中庸》; 赵湘自觉阐 发 《中庸》, 以斥杨墨、 申韩之异端。 正是儒士的推崇加速了 《中庸》 的传播, 扩大了 《中庸》 的影响, 推 动了 《中庸》 学在宋代的兴起。 并且, 田锡、 邢昺等对 《中庸》 所固有的 “内圣外王” 思想的自觉阐发及 推崇, 并非源自智圆或其他僧徒的影响, 相反, 智圆僧徒之所以热衷 《中庸》, 并以之作为调和三教关系的 文献依据, 还是宋初儒者及朝廷影响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