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夏志清 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 受 “新批评” 派及利维斯 《伟大的传统》 之影响, 早已是学界老 生常谈的事实。 但为什么是 “新批评” 和 “大传统”, 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 断, 以及这种 “影响” 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, 却缺少追问。 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, 夏氏孜孜矻 矻于小说史对 “道德视景” 的呈现, 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, 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 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。 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 60 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, 夏氏 认同、 珍视中国现代小说 “感时忧国” 的大传统, 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、 反观故国时, 以学术研究的形式 而 “感忧” 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, 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 “不完整” 的补偿和深切拥抱。